【仲英学子】十个“一”,十张图,讲述我与唐爱大家庭这十年

发表时间:2022-02-16

 

“不是最好的时光里有你们在,而是因为有了你们,我才有了最好的时光。”
正因为有了唐爷爷,有了唐仲英爱心社,我遇见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指导老师和兄弟姐妹,遇见了一个又一个有趣而善良的灵魂,让我有了最好的时光。我总会想起在唐爱大家庭的一次服务、一段旅行、一句叮咛、一个拥抱、一纸地图、一封邮件、一张相片、一棵银杏、一幅绣品、一座建筑……
一次服务,开启了我的大学公益之旅
2011年9月,军训期间,我看到了唐仲英爱心社的志愿者招募信息,很幸运地成为社团第一批志愿者,同年11月,我第一次参加了爱心社的志愿服务——“行车禁烟”。项目由爱心社第一批社员、2009级的姜时雨学姐等人发起,而从那以后,本科期间,我与禁烟项目也紧紧地绑定在了一起,开展了一系列、多形式的禁烟活动,社区健康教育、漫画禁烟、禁烟相关课题,撰写的《灰飞烟未灭,潜伏“三手烟”最伤孩子》、《子女劝说家长戒烟2.1%成功 家庭是控烟关键》等研究成果也陆续发表于《金陵日报》、《健康报》、《南京日报》、《新华日报》等省市国家级媒体。
“公益,就是从力所能及的一点点小事做起。能够将专业与公益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并且做好宣传,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南京五校指导老师吴瑞林先生时常对我们说的。

 

 

 

2016年,爱心社小伙伴与吴瑞林老师在南大唐仲英楼合影

一段旅行,使我初见心心念念的唐爷爷
2012年10月,与唐仲英爱心社的小伙伴们,一起经历了32小时的硬座后,终于从南京抵达成都,到川大参加第七次唐仲英德育奖学金交流会。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唐爷爷,而那次,也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讲述自己的故事。
他说,“为了生活,必须学习面对现实,学习独立。换言之,必须学会一般贫困生经常面临的问题,只是,我比他们起步来得晚,学起来更为困难……这些逼不得已的经历,却造就和培养了我以后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以及应对能力。”
他说,“如果我们把人生看作为一场马拉松赛,或是人生不同的阶段,看作为不同的赛场,不同的起跑点。那么,我们就可以不必耿耿于怀当初是起步晚了,或是输了某一场赛事。有机会起步得早是幸运的,如能把这视为上天的眷顾,而非理所当然,或天经地义,不骄傲,不自满,能够珍惜这份赐予。而起步晚的,也不必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能更努力,更坚持,把这视之为一种考验。”
他说,“人生处世,很多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有利也会有弊,在于你看事情的角度和态度。当你有了半杯水,你可以很满足,因为你已经有了半杯水,也可以觉得不满意,因为你有半杯是空的。命运及前途,是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2012年10月,唐爷爷在川大唐仲英德育奖学金交流会发言

一句叮咛,给我人生路上以温暖和希望
自1995年开始,唐爷爷每年回国两次,他从不旅游,总是到农村,去看学校、看医院,为的是更多地了解中国,从而设计适合中国国情、又有意义的项目。即便是在2006年,不幸中风,他仍坚持回来,并且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机缘巧合,进入大学后,我一直跟着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陈家应教授从事基层卫生服务研究,而每次见唐爷爷,他都会先说一句——“我记得你”,且每次单独交流的时候都会关心我的生活和学习以及在基层调研的情况,每次都会鼓励我一定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每次都会勉励我一定要坚持下来。
2017年7月底,刚刚结束在江苏浦口课题农村养老服务调研,经历了烈日的暴晒、高温的熏蒸、旅途的奔波、调研的艰辛后,我抵达唐宅,唐爷爷的手依旧是那样温暖而有力,他仿佛洞察了我内心的彷徨,拉着我的手讲述起他1996年在大别山、四川、甘肃等地的见闻以及开展教育和公益事业的缘起和努力,虽只有七八分钟,但一言一语如汩汩清泉,一扫我调研后的无力感,而他那句——“我老了,你们还是初升的太阳,充满了希望。而人的一生时间是有限的,一定要尽己所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则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2017年7月29日,结束在江苏浦口的基层调研,赶到唐宅看望唐爷爷

 

 

 

一个拥抱,让我感受到爷爷的关照
从小,我只是从奶奶和父亲处听过爷爷零星的故事,我的爷爷是个经历枪林弹雨的老兵、是个技艺精湛的铁匠,个头有一米八五,传给父亲一句话——“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因肺癌不幸去世,未能瞧见自己孙辈出生。这却让我一度在同学面前觉得尴尬,”我的爷爷去世了,我没有见过他“。
而当我遇见唐爷爷,又知两位老人同龄,加上唐爷爷也很高大,愈发亲切,想象中的爷爷应该也是这般模样吧。唐爷爷很随和,2013年在苏州,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唐爷爷,也是我第一次送上自己做的小礼物,当时大家在拍大合影,结束后,我小心翼翼地凑过去,唐爷爷招呼着,“来,坐这里!”徐女士接过了我手中的礼物,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2013年,唐仲英基金会毕业生联谊会上本人与唐爷爷和徐女士合影

 

 

 

一纸地图,让我牢记要始终爱国爱家
吴瑞林老师是我们唐仲英爱心社南京五所高校的指导老师,从高校退休后仍从事着慈善公益工作,对我们这群学生很是照顾,为人也极其谦逊,加上同为老乡,并热爱读书,学生时期又同在宣传社团,我与他的关系,比其他学生也更亲近些。2018年9月27日,出国前,我再次去了一趟南京大学唐仲英楼,拜见吴老师,他双手递上一个黑色皮面笔记本,展开第一页便是一张中国地图——

 

 

 

“想家的时候,就可以看看。”
“本子可随身带,方便记些东西。”
“等你来年金秋回来时候,我们一起吃饭。”
但,死亡,是如此的决绝,没有任何余地。没有等到诺言兑现的时候,2019年4月4日,清明前夕,吴老师结束了这场与病魔长达近五年的战役。此刻,耳畔回响起吴老师常说的那句乡音叮咛——“保重身体”。

 

 

 

2018年7月,南京五校指导老师吴瑞林老师
特地给我一本带有中国地图的笔记本

 

 

 

 

一封邮件,让我懂得尊重和谦逊
我与吴瑞林老师相识8年。8年间,207封往来邮件,162条往来短信。每一封开头,吴老师都会写上:“小姜:您好!”文末都会认真地附上姓名和日期。
难忘初次见面时,他和蔼地对我说:“我们还是老乡呐!”这乡音一下子拉近了距离。难忘每次去南大唐仲英楼,他总会带我去南大食堂一起吃饭,经过生活区的板报墙,常提起自己学生时代负责南大宣传工作,广播站、板报墙,也鼓励我勤思考、多动笔,也提醒我在唐爱社时应常带着新闻人的视角来审视,重视宣传工作;难忘他在办公室里,取出师母用中药小纸袋装好的一包包葡萄与我们分享;难忘他桌案前,常放着一本书,还带我去新开的万象书店走走看看,探访这闹市中的一块僻静之地;难忘他怕我不认识路,执意要送我到最近的地铁站,而那天室外温度很高;难忘他自行乘地铁往返各唐爱社所在高校,坚持参加我们每次的晚会活动,近九点结束,总是不想给学生添麻烦,却常常忘记自己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至今仍记得那次我们叫车一起回市区,一直送他到家门口,他反复道谢,次日还回复了邮件;难忘他担心北欧冷,专门买了一条绒毯寄送与我,叮嘱我千万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独自在外不容易”;难忘南京地区的唐爷爷追悼会后,他说,生命就像一场宴会一样,总有人会先走,但有些精神可以永远长存,好好活着,就是对逝者最深的共情、最大的安慰;难忘他说,有尊严、安详地离开人世,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想和老伴儿坐船一起出去看看走走……
收到的吴老师最后一封邮件

 

 

 

一张相片,让我坚持在逆境中前行
2018年6月,唐爷爷去世,同年8月在唐仲英基金会中心举行追思会,结束时,基金会的老师说,每个人可以取现场的一幅相片带回家留作纪念。我一眼看中了手边唐爷爷在冬天穿着滑雪服、戴着帽子,双手抓住杆子进入室内的一张相片。
这张相片,陪伴我在冰天雪地的瑞典整整一年,今年也随着我到了北京,开始我工作的第一年。与南方不同,北方的冬天,格外地萧索,雨雪也更多些,风也更凛冽,加上我独自一人来这里,不免有些孤独,但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总会暖起来,也总会想起2013年在苏大举行的毕业生联谊会晚宴上,一位学长唱的一首《父亲》献给唐爷爷——“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
如果还有下辈子,希望您还是我们的大家长。

 

 

 

2018年8月,本人从唐爷爷追思会上带回来的相片

一棵银杏,助我收获了最真挚的友情
常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我看来,唐仲英爱心社和我们的唐氏大家庭就像一棵树,需要爱心社全体成员,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用心浇灌,用爱施肥,修剪枝丫,伴着阳光雨露,茁壮成长,最终成为参天大树,而每个人都可以是树上的一枝一叶、一花一果,都可以绽放出最美的样子。2018年,基金会发起了树木认养活动,我与小伙伴周忠秋、吴智鹏、屠继、杭宇、陆钱能、曹栋梁一拍即合,成立善志小分队,在第一时间联系了小丽姐,认养了一棵银杏树,取名“感恩树”。
在树牌上,我们写下了——
“知善致善,是为上善;习志立志,则为浩志;学以成人,初心永葆;为幸福而奋斗!”

 

 

 

2018年,善志小分队在基金会中心认养的银杏树前合影
一幅绣品,传递我对唐爱大家庭最深的爱
始终难忘唐爷爷在唐宅提到德育奖学金的孩子们时眼角的泪光,“没有什么期望,我只希望毕业生自己过得好,过得好!”
后来,到基金会参加毕业生联谊会的时候,我准备了一个礼物,自己用一针一线绣了一幅画,画里有一个小姑凉在阳光下吹着五光十色的泡泡,泡泡的形状就是毕业生联谊会的Logo,而周边的彩色泡泡象征着爱心奖学金和德育奖学金的获奖同学及仲英青年学者。都说,幸福就像是泡泡,它让人们拥有孩子一般的快乐,希望每一个唐爱大家庭的成员们,诸事如意,幸福安康。

 

 

2017年,毕业生联谊会年会与徐女士合影

一座建筑,温暖百千唐爱人的心
2015年11月,坐落于唐爷爷的家乡吴江太湖之滨的唐仲英基金会中心,正式落成。这是唐爷爷对中国慈善事业的一个长期的承诺,也是给唐爱人的一个"家"。
中心总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集展览、展示、培训、办公、公益活动诸功能于一体,设计精妙,同周边自然环境相融合,和谐共生。内部运用现代展览技术,全面展示了唐仲英基金会在中国的各项慈善事业及获奖学生的精神风貌,色调温馨,节奏明丽,令人流连忘返。
“有空常回家看看。”
这是中心落成后,基金会的老师们常对大家说的话。
2018年,南京医科大学唐仲英爱心社在基金会中心合影
光阴荏苒,十年,遇见有情有义的良师益友,有很多很多的故事,许多许多的温暖,都将激励着我。未来的道路上,我将始终牢记“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的宗旨,向善而行,关注民生,开展公益,充盈人生,常怀感恩之心,坚定理想,锤炼品格,自律向上,学以致用,做一件又一件力所能及小事。

 

 

 

注:文中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