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仲英基金会2011第一届毕业生联谊会小记

发表时间:2011-10-11
  • 唐仲英基金会第一届毕业生联谊会——2011·江苏吴江

十月的第一天,吴江的天空飘着零星的小雨,微雨的天气让空气变得格外清新,微寒的温度让行人们都换上了秋装。

唐 氏的孩子们就在这一天,在这样的天气陪衬下,陆陆续续回到我们唐氏大家庭在吴江的家。鲈乡南路的Motel168一早就有志愿者的到来,还有基金会的张小 丽和张勇勤老师都笑容满面地恭迎大家的到来。这天,吴江籍志愿者袁晓红、王丹杰和基金会的小丽姐一直守候到晚上8点多,终于把需要入住的家庭成员们都盼来 了!

 第二天,会议正式于上午9点30分在吴江市政府所在地——吴江大厦开始,我们更多的毕 业 生也陆续从四面八方涌过来。最终,来自华北、西北、华东、华南、西南和海外共103名毕业生和家属参加了上午的代表大会。在美丽大方的2004级毕业生王 婷婷的主持下,大会正式开始,唐爷爷简单地跟大家讲了几句,对大家毕业生能举办这次大会感到高兴,也对毕业生提出殷切期望。徐女士也简单地讲了一些心得体 会,孙主任则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基金会近年来在国内取得的成果,与会者对基金会大家庭的茁壮成长表示热切的祝贺。

10 点左右,10名毕业生代表与各位进行了心路历程上的分享。首先是工作组的李周代表华东校友会会议筹备组对本次会议组织的全过程进行简要介绍并对相关工作人 员表示了感谢。紧接着代表海外的李力攀学长分享了他在海外求学、工作的一些心路历程,华东的于飞也就生活和工作发表自己的一些感想。华北的汤韧大哥则就华 北目前校友会的组织和活动情况做了简要介绍并提 出一些自己的设想和想法。西北的邹莹同学则就感恩、学习、成长三个主题对在基金会大思想下的成长做了一个分享。吴江的陆险赢则就自身的成长对未来的人生规 划进行了展望。华南的李赛标则结合自身的情况对基金会精神进行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方面的阐述,杨虎娃则代表创业的毕业生对毕业生自身的成长、定位进行 勉励,并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向成平跟大家分享了两个感受:“爱”与“缘”,他和弟弟均是重庆大学唐仲英德育奖学金获得者,并先后担任重大爱心协 会社长的职务。最后黄峥大哥做了一个关于对唐氏精神的认识理解过程,及在工作、创业过程中自身价值观的保持及为人处世态度的转变做了一个分享,期望我们为 正人,行正事,走正道。大会结束后,大家与唐爷爷、徐女士、孙主任一起合影纪念,上午会议完满结束。

 中 午在吴江大厦用过丰盛的自助午餐后,大家在1点半参与到分组讨论。由于各种原因,第四与第六讨论组进行了合并,在各组组长的主持下,各组组员踊跃发言,各 抒己见,对各项议题都有进行较为详细的讨论,并形成一些初步框架和构思。孙主任和徐女士全程参与旁听,聆听大家关于议题的讨论和想法。

晚 上的重头戏,集体婚礼和晚宴终于到来了。吴江大厦的宴会厅早已被装扮得红红火火、喜气洋洋,一场传统的中式婚礼呼之欲出。在主持人张迎华响亮且富有情感的 开场白后,特邀嘉宾吴江市委徐书记为我们这场唐氏大家庭5对新人的集体婚礼送上了贺词。随后,热闹的中式婚礼便开始了。现场一阵欢乐的唢呐声响了起来,在 喜娘和掌礼一行两队人的引领下,5对新人(霍康夫妇、毕洁颖夫妇、郑婷夫妇、胡勇夫妇和吴华芳夫妇)身着红艳艳的传统礼服,沿着红毯优雅地走到了舞台上。 同样着盛装的司仪老先生首先请唐爷爷为5对新人证婚,唐爷爷真挚情切的证婚词让全场突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被这一庄严、神圣的时刻所动容。接下来,5对新 人在司仪老先生和喜娘的讲解和指挥下,顺利完成了中式婚礼的几个精华片段。从拜堂、揭盖头到和交杯酒,让现场的看客们饱眼了一场具有浓厚江南风情的传统中 式婚礼。唐爷爷作为家长,喝上了5对新人敬的茶,并一一给他们颁发了基金会特制、并由唐爷爷亲笔签字的婚书以及身为家长给晚辈们祝福的红包。礼毕,新人们 送入“洞房”换装,准备下一场的热闹。 

宴席正式开始,5对新人与唐爷爷、徐女士、孙主任以及梁先生、梁太太和唐氏中药研究中心的姜教授就坐主桌。其他毕业生们共簇成了9桌,围绕在主桌的周围,大家共同享受了吴江大厦为我们准备的外宾级待遇的餐饮服务。

在新人们与大家相互敬酒几个轮回之后,5对新人又重新回到舞台上,真情告白、交换信物和背新娘绕场一周等环节,让我们见证了他们爱情的坚贞,同时感动于他们的真心、真情,心底暗自祝福唐氏大家庭的5对新人们爱情天长地久,生活美满幸福。

最后,在大家共同参与的游戏环节中,集体婚礼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第二天的会议在吴江宾馆举行。王婷婷主持本次会议,首先各分小组主持人或记录人对前一日的讨论内容做总结汇报、提出建议,接着是自由发言阶段。

在杨虎娃的倡导下,会议现场进行了校友会法人代表和会长的选举工作,并且成立了校友会工作筹备小组。

                                                                                                           撰稿人:李周 &  段玉敏 
                                                                                                                             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