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风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南京大学2006届毕业生:李周

发表时间:2011-09-08

李周,出生于赣西乡野,求学于金陵古城,工作在沪上闹市。

少年李周曾叫嚣要成为“东方拿破仑”。中学时代喜欢回味曹操的“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建功立业之志昭昭。大学时代,揣着亲友们凑的不足七千元人民币怯生生来到南大,全凭奖学金和勤工俭学读完大学。靠一双手在食堂干了一年半,养活了自己,也养活了自己的书柜。生活极其节俭的周,一度每天生活费压缩至5元以下,书柜里却相当“挥霍”地攒起了一百多本书。嗜书如命的周,大学里兼顾繁重的学业、繁琐的社团活动及勤工俭学之外,立誓读完七百本书 ——平均不到两天读完一本——他作到了。

大学毕业辗转来到上海,成为一名证券分析师。这项工作是对身心的双重挑战,尤其在这个逾95%的分析师都有硕士以上学历的竞争环境中,周属于渺茫的本科小族,压力更添几重。 证券分析师需宏观地掌握所领行业的历史、背景与态势,随时跟进信息的聚拢与整合,心慧目明地辨析风险与利益。这与读史有相通之处。能将态势分析落脚到孙子兵法,总算不负周胸中文墨和生平所学;也因此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周常被人误以为南大历史系出身。

浸身于这个被戏称为“金融娱乐业”的行当里,周有自己的思考:“生命其实很卑微,在权力和世界面前更是如此,生存是第一性的,在生存面前理想和自由有时候显得很苍白。” “我们的双眼和未来都被欲望掩盖了,而唯一幸存于内心的那点点简单或许也会被啃噬。”对世事的观察、人情的揣度、官场的体悟之后,渐渐回归到原始的状态了:不求功名,但求平淡。心智开化后的周“尊重内心的选择”,尝试“做一个安静的孩子”,“偶尔放慢脚步,让灵魂能有机会跟上你的脚步”,“做一个对生活 和工作有理解的人”,以此“守护理想”,“拯救灵魂”。“我愿我心生若琉璃,不染尘土,不浸红尘。” “不管未来如何变动,只希望你简单、博爱、仁慈、感恩。”——这是周对自己的寄望。

向来手不释卷的周,被笔者笑言,这一辈子是遭书籍“绑架”了。想来书是周的安身立命之本,犹如刀客手中的刀。刀在,人在,书在。“作为一名刀客,没有多少的侠义,只是为了那个清明政治的理想而出刀。” 且听书生高吟:“归去兮,大风,归来兮,猛士,平生兮,如风。”

书籍造就了周蝶翅翻飞的翩翩文采,琴心剑胆的文士风骨,以及率性随心的书生意气。在历朝历代游走,于今古史风穿越,赏秦时明月,观大唐牡丹,慷革命之慨,兴浮世之叹。也常信然走笔,以今文或古文叙千古之事,解时下懑惑。亦歌亦叹,可圣可狂,那是周“生命的释放”。“发现自己的无知领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让自己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再那么进一步吧!”

灯下拥书不倦,路上赏景自得。数年来,秉着“行万里路,读千卷书,诵百年经,种十年地”的生活哲学和入世态度,周远涉沙漠,横跨冰川,徒步西南,在一次次的旅途中体悟生命和生活的真谛所在。每到一处,周几乎是逢佛堂必拜,遇山峰必登,在庙堂之内、山峰之巅思考生的意义和死的价值,让灵魂得到洗礼和宁静。

“文科让我能有所发挥,南大让我沉寂心灵,上海让我大开眼界。”大千世界,寄情山水,让人胸生跌宕,心境擢升。而周的理想,颇似陶渊明的采菊之趣:“携一卷古书、品一杯茗茶,于竹林之中奏一曲高山流水以觅知音;行山路之间、攀危岩之下,于茂林深处高歌梁父吟以明远志。人生应当如此,这或许是未来。望周公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以记之。”       (撰稿:韩延清    2011.9)

(点击阅读李周自述:与唐仲英基金会的相遇、相识、与相爱

                      书生李周惬意于武汉                      职场李周路演于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