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风采] 唐氏大家庭的“大师兄”——四川大学2001届毕业生:霍康

发表时间:2012-05-04

编者按:本期毕业生风采将介绍唐氏毕业生中一位大家颇为熟悉的“大师兄”——霍康。十年前 (2002年)的苏州交流会上,霍康大哥作为首届毕业生代表,疾呼毕业生与基金会保持联系,团聚起来回报社会。之后几年,时时见闻口才文笔俱佳的霍康大哥对毕业生组织的关注、投入,及对学弟学妹们的爱护。比如在华东校友会的读书会上主讲保险精算专题;又如两个多月前现身复旦大学,与在校同学们娓娓而谈,殷勤付嘱。2011年第一届毕业生联谊会上,霍康大哥携新娘参加红红火火的集体婚礼,在唐仲英先生的见证下步入幸福的婚姻殿堂。与基金会宿缘深厚的霍康,怀着坦然、感恩的纯净心态,十几年来为唐氏大家庭注入中流砥柱的坚实力量,以及兄长式的温暖淳厚。下文为霍康真诚倾述自己的经历,以及在基金会的成长过程,相信能为真心读者带来启发。(2012.5) 

第一部分  个人基本情况及经历:

霍康,男,1979年生人,四川大学97级数学系,2001年本科毕业后,考入复旦大学数学系,从事精算学的研究和学习。1998年-2000年连续三年获得唐仲英奖学金。2004年研究生毕业即进入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精算产品中心,上海产品开发部,从事保险产品的开发和精算定价的工作。

在平安工作的两年间,一直秉承唐先生的教诲:“做事先做人”,工作中勤勤恳恳,诚意待人,一方面接受平安公司文化和职场礼仪的规范和熏陶,同时接受正规的精算工作的技术和规范。现在回想起来,当年平安精算部人才济济,我一个刚毕业的初入者,能立足进步并发展,确应感谢唐爷爷的做事先做人的那句话,在平安虽无出色的成绩和傲人的业绩,但凭自己的低调谨慎做人,在当时自己长期身体虚弱,精神衰弱等较为不利的个人境况下,能够得到同事的帮助和支持,平稳走过实属侥幸。

在平安工作两年多后,偶然的机遇,到了当时的瑞福德健康保险公司产品精算部工作,自己也没想到在这个公司一呆就是近六年,在瑞福德期间,从一名精算技术骨干到处室经理再到部门总助,个人收入也随着工作资历的增长而随之上升,这期间,完成了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的认证并取得中国精算师的正式资格,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精算师,再到买房、恋爱、结婚,至现在的准爸爸,回想自己从1997年入大学,至98年第一次获得唐仲英奖学金、第一次参加基金会交流会这15年历程,一路波澜不惊,小经坎坷但总体还算平顺的个人成长,最大的一个感触就是“感恩”,感谢一路走来的诸多“贵人”相助。这诸多贵人中,唐爷爷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位。

第二部分  在基金会的成长历程

每次回忆起自己与基金会的缘分、与唐爷爷的缘分,我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宿命感,唯心的想,难道或许有些缘就是天注定?不然当年我所在的川大数学系100多人,为什么偏偏就选上了我?我在当时既不是全系学习最好的也不是家庭最困难的,既不是老师和辅导员眼里的红人也不是最值得关注和可怜的问题学生,现在回想起来就只能由缘分来解释!因此首先应当感谢我当时的辅导员幸老师,是她的善良和无私帮助将这个影响我未来一生的奖学金(在当时叫助学金)给了我,而且让我没想到的是一得就是三年(我们基金会的奖助学金是1998年才开始进入川大的,所以我们和98级的一起第一批获得唐仲英奖学金)。

回想1998年的我,深处彷徨和迷茫,数学系在当时出路渺茫,前途未卜,我个人家庭又是借债供我读书,妹妹还在读高中,为了节省父母的每一分钱,我当时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家教和勤工俭学上,接送别人孩子上下学、帮别人作家政、替学校清扫小广告、市场调研、推销产品…….

在这个时候、深处艰辛和困顿中的我还不知道,已有一支温暖而宽厚的援助之手伸向我,将我拉出泥淖带入到一个安定沉静的境遇,使得我不用再为每年的学费发愁,能够全身心的努力学习、快速进步。

如果说1998年第一次拿到唐仲英奖学金是我开始对唐爷爷产生初步的对万里之外从未谋面的这位老人的朴素感激之情的话,直接面对唐爷爷并对其有更深的感情还要从唐爷爷99年亲自去大学看望每位在校获奖同学开始,当时很多来自社会捐助的奖学金,很少有捐助者亲自直接去看望受助者。记得当时,学工部突然通知开会,说唐爷爷亲自来看我们,当怀着好奇和疑惑的心情与其他几十位同学一同见到唐爷爷的时候,心中油然生出一阵感动,那时唐爷爷头上已有零星白发,身材高大而态度和蔼,微笑着给我们打招呼,我们每个人轮流介绍自己的情况,汇报自己的学习.........以至于后来的好多年,每次看到其他的弟弟妹妹依次向唐爷爷介绍自己的场景时,我就不自主的想起当年自己“第一次”见到唐爷爷的情景。他当时已经70岁高龄,我当时就在想:一个功成名就、衣食无忧的耄耋老人、一个早应该在自己的别墅里颐养天年、潜心静养的老人,却不顾舟车劳顿、坚持坐飞机全国各地的奔波辛苦,而且为的还是这么多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为的是什么?当时对唐爷爷就不仅仅是简单的感激了,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肃然起敬和感染。

2000年的国庆节,基金会第一次交流会在上海交大召开,我很“缘分”的得到了参加交流会的机会,这个“缘分”就是本来学工部安排的名单里面没有我,一位同学因病不能参加,学工部临时通知我顶替,非常感谢这位不知道姓名的因病不能成行的同学,是他把这次宝贵的基金会交流大会之旅给了我,在美丽的交大闵行校区,基金会第一次交流会召开的十分成功,至今难忘的是第二天晚上的联欢节目,各校节目精彩纷呈,浙大的经典小品和北师大的哑语表演,至今历历在目,也正是这次的上海之旅,让我更加坚定的喜欢上了上海,并在之后如愿以偿的到了上海深造。

接下来又有幸参加了基金会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交流会,由于居上海,离吴江较近,能够唐爷爷回国的间隙,在适当的时候与其他毕业生一同多次看望并问候唐爷爷。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交流会面孔常换常新、与其他毕业生每次看望唐爷爷时也总能看到更多的陌生面孔,看着基金会这十几年唐氏毕业生规模日渐递增,越来越热闹,心中无比欢欣。

霍康在复旦大学与学弟学妹娓娓倾谈

去年国庆节,恰逢唐氏毕业生第一届交流会,又有幸参加了第一次的毕业生集体婚礼,尤其是唐爷爷证婚,实属我夫妻之大荣幸。如今想来,从初始获得奖学金、第一次见到唐爷爷,参加基金会的第一、二、三四届交流会、参加唐氏毕业生的第一次交流会、我的人生大喜之结婚礼也是在基金会举行、大家庭见证,唐爷爷证婚。今生我和我的家庭都和唐氏大家庭紧密相连、渊源至深。更难得的是除了与唐爷爷、徐小姐、孙主任缘分之外,诸多的基金会兄弟姐妹都成了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朋友,在这个纯洁无私的大家庭里,没有名利、没有物欲、也没有企图,唯有快乐、轻松、分享和互帮互持。

霍康夫妇在唐先生见证下步入婚姻殿堂

最后还是诚挚的感谢唐爷爷,当年的雪中送炭、不仅提供了丰厚的金钱相助,更是给了我精神上的震撼和感染,使我振作并积极向上,尤其是由此而生的逐年壮大的我们基金会大家庭,在这里我们很多人彼此亲如真正的兄弟姐妹,大家找到了归宿和温暖,更有一些兄弟姐妹为此为媒介成就了姻缘、为大家庭诞下“唐氏三代”。

“推己及人、薪火相传”,每每念及此句,心中更多的是自我鞭策和反省:“应如唐爷爷之愿,心存感恩,尽己之绵薄之力,惠及他人,代代相传”。

谢谢!

霍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