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仲英青年学者参与抗击新冠疫情

发表时间:2020-04-16

在这个特殊的春天里,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南京大学的仲英青年学者们铭记唐仲英先生的大爱精神,秉持唐会“服务社会、奉献爱心、薪火相传、推己及人”的慈善宗旨,心系疫情、心系社会,利用科研平台,发挥专业所长,通过线上线下各种途径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的全民动员之中,展现出仲英青年学者这个光荣群体应有的奉献与担当。

 

疫情当前,科研不停。来自我校医学、生物、环境等相关专业的仲英青年学者们积极投入到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研究工作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助力社会各界抗击新冠病毒。

医学院王婷婷老师主持的《肠道微生态制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探索》项目获得南京大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科研专项”立项支持,相关研究工作正在开展。

 

由王婷婷老师主持的项目入选学校应急科研专项

生科院魏炜老师积极参与江苏省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开展的关于“新冠病毒肺炎早期病例和潜伏期患者诊断的高效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合作研发项目,义务提供相关蛋白质表达纯化方面的技术支持,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免疫诊断试剂盒生产,相关产品于近期出口至韩国。

生科院郭文洁老师参与了多方合作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科研专项,在疫情高峰时期克服种种困难,独力开展实验研究,完成项目中期进展汇报,为喜炎平注射液在临床上针对新冠肺炎的适应症提供了科学依据(据悉,喜炎平注射液已纳入国家卫健委新冠病毒治疗方案第六版,武汉人民医院正在组织开展临床实验)。疫情爆发后的一段时间,相关检测试剂的产能比较紧张,郭文洁老师义务参加了病毒采样液的生产工作,共参与完成12.5万份采样液的紧急生产。

此外,疫情期间还有一项由我校仲英青年学者老师参与的应急项目部署至抗疫一线。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疫情期间各位仲英青年学者老师坚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积极参与院系网络授课平台的组织与维护,开设网络课程、开放慕课平台,为南京大学和兄弟院校的同学们在线学习提供全面服务。其中,哲学系孙乐强老师主讲的3门慕课和6班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已获7万余人次选修,发挥了显著的社会服务功能。

各位老师还主动加强与学生们的交流联系,随时掌握同学们的现实困难和心理状态,指导大家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和研究计划,帮助毕业班的同学们解决论文、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其中,生科院冷欣老师了解到有同学家庭经济受疫情影响较大,马上予以多方面支持,帮助其渡过难关。生科院张骑鹏老师与3位赴欧美交流学习的本科同学保持着持续联系,确保他们的联络渠道畅通,并为同学们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他还组织同学们开办“青春讲堂”,交流学业发展、生涯规划等信息,引导同学们在疫情期间健康成长。

 

张骑鹏老师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服务

计算机系谢磊老师义务组织、主办了“嵌入式人工智能创新论坛”在线会议,活动得到近300位国内同行的积极响应,探索了特殊时期学术交流的新形式,促进了行业内部的沟通与分享。

 

捐款捐物,科普动员。疫情期间各位老师不仅个人参与捐赠活动,还积极组织校内师生、海外校友、亲友家属共同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相关专业的老师通过社交平台积极推送科学防疫知识,从专业知识角度结合理论模型进行讲解,帮助群众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学特征,解释隔离、防护等防疫措施的科学意义和重要性,帮助大家识别网络谣言,提高身边群体的防疫配合度。

 

张骑鹏老师向社区捐赠口罩

 

生科院魏炜老师作为学院蝌蚪青年学会秘书长,主动联系学校对口帮扶地区云南双柏县相关同志,了解当地现状,并发起学会的线上交流,群策群力应对本次疫情对当地脱贫工作可能造成的影响。

 

据悉,南京大学“仲英青年学者”项目由唐仲英基金会于2017年捐赠设立,迄今共有15名优秀的南大青年学者入选。两年来,各位学者积极组织、参与校内外公益志愿活动,努力践行唐会“服务社会、奉献爱心、薪火相传、推己及人”的慈善宗旨,在校园内外宣扬慈善理念和科学知识,同时致力于教学科研事业,坚守“立德树人”的育人岗位、积极投身各项科研项目,先后有2位学者出任院系管理岗位,7位学者获聘为南京大学教授,“仲英青年学者”群体已经成为南大优秀青年教师的杰出代表。新一期南京大学“仲英青年学者”评选工作正在进行之中。